牙齒美白|植牙|兒童牙醫|診所推薦 - 牙醫保健分享
    牙醫診所   牙齒美白   人工植牙   牙醫叮嚀   常見問題   牙周病治療方法   最新消息
最新消息 > 臺灣的元宵節特色習俗

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www.huaxia.com/zt/zhwh/17-004/5182380.html"

在臺灣,元宵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,吃湯圓,鬧花燈,猜燈謎。孩子們則提著花燈到處游玩。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,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,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,期待未來家庭幸福。臺灣燈會  在臺灣,最受歡迎的歡慶元宵佳節的活動非“燈會”莫屬。  臺灣燈會創辦于1990年。每年的臺灣燈會主燈造型皆以該年生肖為主題,輔以副燈、祈福燈區、歡樂燈區等多元花燈藝術,開閉幕當天更有來自島內外著名的表演團體參與演出。臺南蜂炮  北天燈、南蜂炮,已經成為元宵節的重頭戲。據說,被蜂炮炸過可以去掉霉運,所以每年鹽水蜂炮總是吸引民眾熱情參與。所謂“蜂炮’,是由數萬只沖天炮制作而成的,每一個沖天炮的炮芯連接在一起,一炮點燃,萬炮連響,連續射出,震耳欲聾,聲光齊作,在夜幕的襯托下蔚為壯觀,撼人心魄。萬炮齊發的景觀與速度如同蜂群傾巢而出,故稱之為“蜂炮”。  每年農歷元月14、15日是最值得鹽水人驕傲,引為自豪的元宵放烽炮。神轎所到之處,鎮民燃放鞭炮,各種烽炮煙火,爆竹沖透云霄,聲咎如雷,滿天烽火,煙云罩霧,既美麗、又壯觀。整個鹽水鎮的街道都被炮紙覆蓋著,幾乎看不到柏油路面。平溪天燈  臺灣北部平溪十分村元宵節“放天燈”的習俗也有200多年的歷史。  所謂“做天燈”,就是在紙糊的燈狀球體下點火,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將其送上夜空。天燈的“帽沿”用竹片圍成圓形,用兩根鐵絲在圓形竹片之間架成十字形,燃料固定在十字形的中間交叉點上。“天燈”有大有小,冉冉升起后,猶如一個個大大小小閃爍的火球,隨風飄向遠方,與夜空中的繁星融為一體,妙不可言。人們更相信,天燈放得愈高,運氣就愈好。臺東“炸寒單”  不同于鹽水蜂炮的“全副武裝”,臺東“炸寒單”習俗另具特色。原先用鞭炮炸“寒單爺的神轎”,如今極具挑戰。扮演“寒單爺”者戴保護頭套、身著短褲,在寒風中赤膊接受鞭炮“洗禮”。  相傳臺東早年常出現傳染病,元宵節民眾放鞭炮迎接“寒單爺”(也稱“邯鄲爺”)時,鞭炮產生煙灰等遏制了病菌蔓延。元宵“炮炸寒單爺”遂延續。2006年,臺東縣政府文化局將之申請為無形文化資產。  野柳神轎過港  每年元宵節,臺灣民眾都會在港口舉行一項特殊的“神轎過港”儀式。“神轎過港”儀式的起源已無從考證,目的是祈求漁船滿載而歸。“神轎過港”儀式一般由寺廟主持,通常會有數十輛“神轎”參加。在儀式正式開始前,先放鞭炮,臺灣稱為“炸轎”。等到早上十點三十分,所有轎子一字排開,抬轎者紛紛褪去手表、鞋、襪。當主持人一聲令下,銅鑼作響,抬轎者抬著轎子跳入海中,泅渡過港,約莫十分鍾后,轎子抵達港口對岸,然后“過火”,每頂轎子來回三趟,隨后繞港游走,中午十二點,神轎返回廟宇,整個活動才結束。偷蔥或菜在臺灣,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,俗稱:“偷挽蔥,嫁好公”、“偷挽菜,嫁好婿”,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,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,期待未來家庭幸福。  澎湖乞龜澎湖民俗元宵乞龜,據稱源自福建泉州,人們將大米等做成龜的形狀,觸摸其各個部位祈求吉祥如意。臺灣的許多寺廟,也在元宵節舉行“乞龜”的活動,以作為慶祝。所謂“乞龜”,就是由廟方準備由糯米或面粉制成烏龜擺在廟前。元宵節當天可由信徒擲筊乞回,讓家人“吃平安”。乞得面龜的人家,明年元宵必須還給廟方一個更大的面龜。于是面龜每年愈作愈大。至于前年乞龜后,到今年尚未還愿的,廟方都會將他們的姓名公布在墻上,俗話說“龜爬上壁”。當事人往往會成為眾人戲謔的對象。“貫燈腳”另一種元宵乞子的習俗則是“貫燈腳”,據說欲求子的婦女從燈下穿過就可望生男孩。“聽香”正月十五還有“聽香”的風俗。聽香的方法是先在神前燒香擲筊。請示過出行的方向后,于途中竊聽他人談話,再根據所聽的容,向神前擲筊占卜今年的吉兇。“賽新丁粄(粿)”相對于“乞龜”,客家人的聚落則有在元宵節“賽新丁粄(粿)”的風俗。臺中縣的東勢地區就盛行這項舊俗。每年元宵節,以廟宇的角頭單位,角頭內新添丁的人家都制作相當數量的新丁粄分贈每戶人家。另外再做一個巨大的粄放在廟前的廣場。苗栗地區的客家人不吃元宵,而是做菜包吃,菜包因形似竹制豬籠,因此又稱“豬籠粄”。制作方法是以糯米制粄皮,里面包上蘿卜絲、蔥、香菇、蝦米、絞肉等餡料。包好后在表面捏出一條棱線,蒸熟即可。“閹雞”元宵節的晚上,兒童還會成群結隊,提著燈籠,帶著一盤豬籠粄到附近的伯公廟去“ㄌㄧㄡ閹雞”。到了伯公廟,便擺上供品,上香祝禱:“伯公伯婆,今,大正月半暗晡,大家來燒金,用豬籠粄敬您。要捉大閹雞大豬回去飼。豬公閹雞大大只,過年就來敬奉伯公伯婆”。待燒完金紙后,便爬上伯公樹,折下一大把樹枝,即是所謂“閹雞”。再到伯公廟附近犁好的田,找塊連著稻草梗的大土塊充當“大豬”。每戶人家各自抓著“閹雞”、“大豬”,成群結隊沿原路回去。一路上抓“閹雞”的便學雞“咯、咯、咯”的叫,抓大豬的人就叫“ㄡˇ ㄨㄟ ㄧ,ㄡˇ ㄨㄟ ㄧ”,其他的人也都會跟著叫,就這樣輪流叫喚到家,再將土塊放在豬舍,樹枝放在雞舍,就算完成。這叫“ㄌㄧㄡ閹雞”、“ㄌㄧㄡ大豬”。“擲炮城”客家村也盛行上元節“擲炮城”的活動。炮城是在廣場上豎起一根高度可自由調整的竹竿,上端置一方形桶,四周鉆孔,內置一小串連炮。參加射城的人,將點燃的爆竹丟向炮城,如果桶內的連炮被引燃了,就算是勝利,可向主辦單位領取獎品。責任編輯:虞鷹

關鍵字標籤:http://www.dapaopi.com/